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2:49:27  浏览:95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2]159号




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规范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申报和评审,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工作,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我局制定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

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申报和评审,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工作,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第三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重要渔业水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依照规定程序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建设和管理的区域。

  第四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

  跨省域和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跨地(市)及对维护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跨县(市)及对维护地(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五条 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批准。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地(市)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县(市)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批准。 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提出申请,并按照前三款规定的程序申报。

  第六条 申请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申报材料包括:

  (一)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的关于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请示;

  (二)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书;

  (三)拟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附拟建生态功能保护区位置图、规划图等相关图件资料及影像资料)。

  第七条 申请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书的格式和内容,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

  第八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编制,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执行。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应与有关规划协调、衔接。

  第九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应当经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 各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其评审委员由有关部门推荐的代表和专家组成,专家人数应占评审委员会总人数的40%—60%。

  第十条 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办公室负责组织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拟建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对拟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以记名方式投票表决,提出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评审意见,提出拟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省级、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参照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和评审规定。省级、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省级、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和评审规定,分别由省级、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申报和评审规定制定。

  第十二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的确定,应满足维持和发挥主导生态功能作用,同时兼顾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的完整性以及辅助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便于行政管理。

  第十三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按照下列方法命名:生态功能保护区所在地地名+级别+“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十四条 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撤销及其级别、范围、内部分区、规划的调整或者改变,应当经原批准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 生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体、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培育土壤等功能。

  (二) 主导生态功能是指在维护流域、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生态功能,也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根本依据。辅助生态功能是指其他的与主导生态功能相伴而存的生态功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卫规财发[2007]2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完善医疗器械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的认识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保障医疗器械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实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杜绝暗箱操作,纠正医疗器械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卫生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各地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防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一项长效机制抓紧抓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方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二、规范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认真总结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医疗器械采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实施办法,从制度上、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采购行为,确保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一)集中采购的组织原则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按属地化管理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分中央、省和地市三级,以省级为主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行业和国有企业举办的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二)集中采购的品目与范围

本通知所指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

卫生部负责的政府项目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管理品目中的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及除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以外的高值医用耗材,应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范围,由省级负责组织集中采购。

其他医疗设备和耗材,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研究制定本地区省级和地市级集中采购目录。

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但单批次采购金额较大的,也应实行集中采购,具体采购限额标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各地要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先取得配置许可证,方可列入集中采购计划。要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利用贷款、融资、集资等形式,负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

(三)集中采购的方式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高值医用耗材可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要积极借鉴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办法和经验,规范和完善集中采购工作。鼓励资质合格、产品优良的企业直接参与竞标。具体采购方式应经集中采购主管部门批准。

(四)严格程序和措施

各地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程序和实施办法,确保程序公正、环节透明。严格实行招标采购信息提前公告、评标办法公布和招标结果公示。招标结果确认后,要及时组织医疗机构签订合同,并监督履行。

(五)加强评标专家管理

各地要按照财政部、监察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2003]119号),规范评标专家的管理与使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广泛吸纳相关领域专家,建立和充实医疗器械集中采购专家库。本地区专家来源不足的,要从全国有关学会、协会补充专家,确保专家数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建立专家库维护管理与专家抽取使用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评标专家应以随机方式抽取确定。实行专家回避与监督评价制度,与采购项目存在利害关系的专家一律不得参予评审工作;对不能公正、廉洁履行职责的专家应坚决取消其评标资格并从专家库中清除。

(六)医疗器械应用评价与选型

各地要积极开展医疗器械应用评价,建立、完善供应商和产品信息库,切实做好资格预审工作,优选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产品。卫生部将组织开展医疗器械评估选型工作,适时发布评估选型结果,并组织集中展示,以指导各地集中采购工作。

(七)控制采购成本

各地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集中采购平台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器械采购年度计划编制工作,集中采购批次不宜过多。

三、着力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纪检监察、财政、药监、工商、审计等部门,建立起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对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要对社会公布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及时受理集中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质疑、投诉,并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执法监督等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的设备采购工作也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实行集中采购

各地要根据上述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本地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并将本地区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底前报送我部。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


  无锡市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 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须符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信贷工作要遵循金融运行规律,有效防范风险,并严格按照金融法规进行合法合规运作,防止发生信贷违法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
  第三条 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对象为:农业发展银行无锡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无锡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无锡分(支)行,无锡市商业银行,无锡市城郊农村信用联社,以及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分局。
  第四条 对各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按综合考核指标和单项考核指标进行,详细内容及考核评分标准见《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评分细则》(附件)。
  (一)综合考核指标包括:全年贷款增量、全年贷款增长率、全年增量存贷比、全年银行承兑汇票增加额、民营企业贷款、银企签约贷款履约率等六个方面内容。
  (二)单项考核为重点项目贷款指标,即对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信贷投入、对市政府年度重大产业项目的信贷投入等两个方面内容。
  第五条 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考核得分和重点项目考核得分的相加结果,将作为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评的重要依据,亦将作为全市金融系统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的参考。对考核排名前6名的单位,市政府设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其中对重点项目指标考核排名靠前的单位,市政府在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性增量资源,包括资金开户往来、项目推荐等,给予适当倾斜;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后2名的单位,已有政府性资源存量相应缩减,并按贡献大小安排给考核排名前3名的单位。
  第六条 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应在国家宏观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指导下,紧密联系无锡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工作的窗口指导,全面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力争每年信贷投放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低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水平,努力维护无锡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七条 无锡银监分局应加强对银行机构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推动银行机构在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用足用好信贷资源,力争每年实现不良贷款比例和绝对额指标的双下降,努力营造优质服务、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稳健发展的环境,防止金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无锡地区不出支付风险。
  第八条 农业发展银行无锡分行应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其改制企业、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经省分行确认贷款资格的地市级以上粮食骨干加工企业、经总行确认贷款资格的棉纺企业和供销社棉花改制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得到满足。贷款增量不低于近三个贷款增长年度的平均增量;贷款增幅不低于当年全省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平均增幅;贷款增量占全省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比重逐年提升。
  第九条 由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分局等部门组成信贷投入考核领导小组,对各金融机构进行考评,提出年度考核意见。
  第十条 本考核办法所指的贷款包括各项本外币贷款。有关数据以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金融统计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为准。各金融机构如有上报考核指标不实或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当年的考核奖励资格。
  第十一条 本考核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评分细则

附件:
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评分细则
  
  一、综合考核指标
  (一)全年贷款增量(基本分25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全年信贷增加额。按全市各金融机构考核年度前三年贷款平均增加额为基数,达到平均水平的得基本分25分,每多增加1亿元加1分,每少增加1亿元减2分,减完为止。或本单位贷款比上年增加100%加1分,之后每多增加50个百分点加1分。考核年度贷款净下降不得分。
  (二)全年贷款增长率(基本分15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当年信贷增长幅度。达到全市当年贷款平均增长率,得基本分15分。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加分最多不超过5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减1分,减完为止。全年贷款负增长不得分。新设金融机构按全市贷款平均增长率计算。
  (三)全年增量存贷比(基本分25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重。达到全市平均增量存贷比,得基本分25分。每增加5个百分点加1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减2分,减完为止。增量存贷比以100%为限,超过不计分。全年贷款负增长不得分。
  (四)全年银行承兑汇票增加额(基本分10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全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的增量。以前三年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增加额为基数,达到平均水平得基本分10分,每多增加3亿元加1分,每少增加1亿元减1分,减完为止。全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净下降不得分。
  (五)民营企业贷款(基本分10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对年度确定的一定代表量的民营企业贷款增长幅度和占比。
  1.全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率(基本分5分);
  当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率达到本行贷款增长率,得基本分。以本行贷款增长率为基数,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加分最多不超过5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减1分,减完为止。全年民营企业贷款负增长不得分。新设金融机构按全市平均增长率计算。
  2.全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占比(基本分5分)。
  当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量达到上年增量,并达到全市平均贷款增量占比,得基本分。以全市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占比为基数,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减1分,减完为止。全年民营企业贷款负增长不得分。
  (六)银企签约贷款履约率(基本分15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对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的银企签约活动的贷款发放进度情况。
  1.增量企业银企签约贷款履约率(基本分5分);
  2.民营企业银企授信贷款履约率(基本分5分);
  3.投融资签约项目贷款履约率(基本分5分)。
  单项银企签约贷款履约率达到或超过100%得基本分;每减少2个百分点减1分,减完为止。
  二、重点项目贷款考核指标
  (一)对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信贷投入(满分10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对市级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所承担的政府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土地储备、社会事业等项目的信贷投入。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包括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城市投资发展总公司、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电集团和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年对我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政府性项目无新增贷款绝对额的金融机构不得分;贷款绝对额增加的金融机构,按新增贷款的市场份额占比计算得分。
  (二)对市政府年度重大产业项目的信贷投入(满分10分)
  考核各金融机构对列入市政府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度确定的重大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情况。全年对市政府年度重大产业项目贷款绝对额增加的金融机构,按新增贷款的市场份额占比计算得分。